借“两会”东风绿化美丽家园
2015/3/14 8:54:48

春光明媚,*“两会”正在召开,也迎来了又一个植树节。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各省及地方代表在为民代言的同时栽了代表树育了委员林,杭州的人大代表还建议每人每年种3到5棵树,把建设美丽中国提到法制高度,我们的家园将得到绿色保障。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此情此景另人动容,描绘出人们的强烈期盼,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正在召开的*“两会”也应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林业以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格*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把祖国的山川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摆在*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自然”、”环境”、”生态”,十八大报告中履履出现的词语,与“经济”和“发展”站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人们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钱包”已不是生活的全部,物质丰富了并不能代表生活质量的高低,雾霾天里喝着污水,吃着各种有毒的食物,钱再多也不会觉得幸福!PM2.5监测的出台, PX项目引起的民意波动,从而可以发现,人们对环境的期盼和焦虑,也随着经济的攀升而日益凸显。我相信,代表和委员在“两会”上*不会袖手旁观。
植树,*先要立足于保护。在国有林区*先将原始林和生态脆弱地区的天然林,特别是大江大河源头及上游两岸的生态公益林保护起来,以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对整个流域生产、生活及大型水利设施造成的危害和威胁。要将义务植树和封山育林相结合,从根本上扭转“重栽轻护”、“年年栽树少见林”的被动*面,确保我国绿化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要依据市场规律办事,尽可能增加林业投入;另一方面更要认真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扎扎实实抓好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工作。各地应按照“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动力,以城镇绿化为重点,以大环境绿化为主体,实行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总体推进,全面加快城乡绿化进程。
转变人们的观念,特别是领导者的认识,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植树造林,每个工程都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适地适树,搞多树种造林,逐渐恢复自然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经济林同样不能搞单一品种,经济建设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单一树种不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现在杉木产区出现杉木材过剩,其他木材紧缺就是例子。
提高造林工程的科技含量。不能认为造林是简单的挖坑栽树,高标准的造林工程,从前期规划到选种育苗、培育养护,每个环节都要有*技术和科学方法做支撑。
应改进人工林的育林方法。目前采用的高强度林地清理、整地等措施既不经济,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要逐渐推广不炼山,或小穴整地造林,提倡*部抚育和割草抚育,以减免水土流失。人工林的密度应适当降低,使人工林形成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这样才有利于人工林多种功能的发挥,提高人工林维护的能力和稳定性。